李全淼 官方网站

http://liquanmiao.zxart.cn/

李全淼

李全淼

粉丝:102964

作品总数:130 加为好友

个人简介

李全淼 ,1940年6月出生,山东青岛人;一九五六 ~ 一九六零年在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学习;一九六零 ~ 一九六五年在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学习。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厦门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获五十~...详细>>

艺术家官网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关注艺术家

留言板

艺术圈

作品润格

书 法:

国 画:元/平尺

匾额题字:

拍卖新高:

联系方式

艺术家官网负责人:小张

邮箱:artist@zxart.cn

本页面资料由该艺术家或本主页注册用户提供,张雄艺术网不为上述信息准确性承担任何责任。

感悟天人合一

 

文 / 李全淼

 

天人合一是一个崇高的哲学概念,是世上人与万物的本相,也是人生的本源和归宿。

 

现实中在红尘里翻滚累了的人们,渴望地向往远方的一片净土,在旅途跋涉中净化自己的心灵、探索生命的终极意义。艺术家就是他们旅途中的同行的伴侣和对话者。

 

相由心生,境随心转。世上万物本是客观存在的,但我们看到它的时候,它已经在我们脑海里生成了心像,心像伴随着我们的心情而呈现出万千变化,心像在我们心中形成天人相融、天人合一的境界。艺术家正是靠着对自己的心像的感知创造艺术的形象和艺术作品的。

 

人与万物都是大自然的产物,所以境物与人是同源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割不断的联系,存在着信息场的共振。也就是说,境物一方面作用于人的生命和精神,人的生命与精神也可以影响境物。前曾看到一个叫水知道的视频,其中人的文字积极或者消极的信息可以引起水在冷冻时结晶的相应的美好和混乱的不同结果。我们可以推想:积极的、善意的、美好的精神意念可以影响我们周围的人和万物并得到相应的回馈,让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真善美境界中。

 

所以,艺术家追求和创造天人合一的境界时首先要有自身的觉悟和修炼。医生说人体百分之八十是由水构成的,如果我们时时让我们的身体和精神处在积极向上、向善、向美、向真、向和谐、向包容、向快乐,向感恩,我们把自己造就成为一个自觉的天人合一的人,我们才有了能有成为一个天人合一的艺术家的基础。

 

心灵的清澈也会共振于境物的澄明。当我在画蓝蜻蜓在水一方(麋鹿)的时候,让我想起童年在青岛的时光:和小友在草丛中逮蛐蛐的情景历历在目,仿佛那青草的汁液香味都还能闻到;也如独自在海边流连,退潮时在礁石上留下的一汪汪海水中,小鱼小虾和小螃蟹在水草间游动,这真是一个给人遐想、让人神往的童话世界。假如没有童年的这些生活,我就无法感知那些角落里的微妙的美好世界,我也无法和那些蜻蜓和麋鹿对话。在这些年的风景创作中似乎我对水情有独钟,她明澄,她宁静,她闪耀,她奔腾,如同一个活泼女友鲜活可爱的生命,这些都能在我童年的生活里找到答案。现在的城市的孩子,见到的都是车水马龙、电光水泥,他们没有和大自然相融的机会是很不幸的。

 

我一直是一个崇尚简单和纯扑的人,一直到读初中的时候还在不厌其烦地读公主和王子的童话故事,而拒绝看三国演义之类权谋高深的书。比起同龄人我似乎是幼稚的,但我顽强地坚守在我的真善美的虚幻世界里!至今在我垂垂老矣的暮年,在我倾力描绘的美景中我仍在坚守着我心中那清澈的真善美的世界!

 

艺术家绝妙的色彩语言来自大自然的神奇的光色变化。它让人感到活跃振奋,也可让人沉静忧伤。艺术家用毕生的精力探知大自然色彩的奥秘,用宝石般绚丽的色彩表述心中对天人合一的永恒之美的渴望。

 

大自然内在的规律性是艺术规律的老师。太极的相生相克的无尽转换构成了艺术对立统一语言的千变万化。中华太极揭示了艺术语言的本质,让浩瀚的中外艺术的多样性不再神秘。太极转换决定了艺术形象的丰富性,开发太极转换的独特方式便形成了艺术家的独特风格。

 

艺术的大象无形反映了天地之初混元气的本相,导致了艺术的最高要求整体松动观。艺术的气韵生动反映了在人体内、在精神上气的运动和贯通,这气的运动和贯通形成了生动的节奏和韵律,艺术以此打动感染观众,共鸣于天人合一的境界。

 

作为一个学者型的艺术家,我非常明确自己的艺术使命。艺术理想的追求是艺术家永恒的进取动力。理想不灭,生命不老!我常告诫自己远离江湖",人间的权利地位金钱的争夺是扼杀真善美的元凶。无数伟大的艺术家用生命证明了,为了实现艺术理想而不避艰难不被诱惑,他们内心强大的与天地相融的真善美的旗帜引导他们不屈的奋斗!

 

人书俱老是艺术的至高境界。艺术家用毕生的努力通过艺术的方式探究天人合一的真理,当达到炉火纯青自由无法之时,生命也走向天人合一的归途。应该欣慰地看待源于和归于天人合一的这一生命之路。

 

晚年是人生的壮丽时刻,时光和智慧过滤了浮躁,抛却了虚华,挣脱了缰绊,放下了执念,顺应天人合一的大道,描绘天人合一的大景,壮也!

 

2015年春初稿于厦门